三月初八晨光熹,杨公祠前香烟袅。

       龟蛇相会藏玄机,千年道法今犹新‌。

       夜宿古村听雨时,方知救贫非虚名。

        山水有灵人自渡,修心守正方长生‌。

      农历三月初八(4月5日)的兴国三僚村,这座因杨公堪舆术而闻名的古村落,此刻在清明后的春雨的洗礼下,三僚村口的牌坊已被浸得发亮,1191面赤色旌旗在春风中猎猎作响,杨公祠前彩旗在晓风中轻轻摇晃,今天是杨公诞辰1191周年庆典活动,祭祀杨公的民众络绎不绝,这成了一道赣南独特的民俗风景线。



早上八时,兴国县杨筠松文化研究会会长曾庆华带领全国各地易学爱好者及弟子们前往三僚村参加杨公寿诞并在杨公祠虔诚上香叩拜杨公,祈祷国泰民安,山河无恙,祈求杨公加持我们的智慧和健康,在新时代把杨公风水发扬光大,为人类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

微信图片_20250408153248.png

正值杨公诞辰1191周年,我们怀着崇敬之心,组织了一场以“缅怀杨公祖师,践行堪舆国学”为主题的游学活动,旨在传承先贤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天下午2时,游学首站,在兴国三僚考察明师经典作品,这里是杨公传道授业的重要地区。据史料记载,杨筠松曾在此隐居,并培养了大批堪舆人才。明师作品“背山虎形祠”出共和国少将地“澄夫堂”以及栩栩如生的牛形地“青牛不出栏”等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感受杨公风水学的精妙之处,领悟其“藏风聚气、趋吉避凶”的核心思想。

4月6日,我们前往江西赣州于都县,考察了杨公坝管氏祠堂:“板凳定向显灵通,人丁兴旺在族中,管氏宗祠今犹在,芒筒坝人称杨公”。于都宽田的管氏宗祠相传是杨公为管氏家族亲自择卜定向所建,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是杨公留存下来的作品,十分有考察研究价值。随后还考察了“小源曾氏祖坟(蜘蛛结网形)以及刘江东墓地(卧虎形)等经典作品。

4月7日,在兴国县江背镇,有一座名为霖汉堂的李氏祖宅,青牛卧槽,至今不过百余年历史,后代人才辈出,官贵颇多,人文蔚起。杨公还留下了一首诗: 石山本是无穴地,此山自然非一般, 青牛卧槽是真龙,砂围气聚后福丰, 落脉到洋是真穴,天皇天屏官职显。 正前牵牛水直出,谁人裁得福无穷。 随后还考察了兴国高兴邱会作故居(喝形老鼠盘仓),以及兴国均村乡舍命求发的”状元家山”出文武双状元祖地等经典之作。

4月7日下午游学结束时,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杨公为榜样,不仅学习其术数,更要传承其济世利民的精神。我们倡议: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推动堪舆国学的创新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89f91a7d2m50522458cee592d2e7f834.jpg

纪念杨公诞辰1191周年,不仅是对先贤的缅怀,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通过这次游学,我们更加坚定了传承国学、弘扬堪舆智慧的信念。愿杨公的精神永续流传,愿堪舆国学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